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

IUBMB 3.4.11.1 or 3.4.21.63 ?

Aspergillus oryzae protease
http://ca.expasy.org/enzyme/
http://www.ebi.ac.uk/thornton-srv/databases/cgi-bin/enzymes/
http://www.ebi.ac.uk/intenz/
http://books.google.com.tw/books?id=C-wrQaaXxj0C&pg=PA174&lpg=PA174&dq=aspergillus+oryzae+meat&source=bl&ots=50n4WSOhBw&sig=5LnvI-SP1JEDjVQKWCKLIfRQDK8&hl=zh-TW&ei=u8mhTZrfIYmSuwPF7sGDBQ&sa=X&oi=book_result&ct=result&resnum=7&ved=0CE4Q6AEwBg#v=onepage&q=aspergillus%20oryzae%20meat&f=false

http://www.chem.qmul.ac.uk/iubmb/

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

Change the mouse cursor theme in Debian

1. Edit directory /usr/share/icons/default/index.theme
2. Following content:

[icon theme]
Inherits=neutral

Replace neutral with the name of the cursor theme you want to use.(/usr/share/icons/.)
3. Restart X.

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

張廖家廟 7世理尊公鄭坑派

14~33世
榮俊登朝上 光華振世昌 松青千古茂 富貴慶綿長
18世 建昌

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

張骨廖皮/活廖死張

由於歷史上的因素,張廖這個姓氏為兩姓的結合,在血緣上是張公廖母,即是張骨廖皮二姓合一家。張廖姓氏的人,活著時姓廖,死的時候則恢復姓張,所以才有張骨廖皮的說法。
張廖氏的發源始於福建漳州府詔安縣官陂,根據族譜記載,元順帝(公元1341~1364年)時,白蓮教猖亂,官陂始祖張愿仔(字再輝),為張天王之第三子,避居官陂坪賽以教書為業。當地有一員外名叫廖化(又稱廖三九郎),生有一女名大娘,品行端正,事親至孝。廖化見張愿仔忠厚風雅,贅為東床(張愿仔入贅時兼養子,改名為廖元子)。廖化視張愿仔為親生,把所有產業交於他處理。女婿對岳父母也像親生父母一樣孝敬,深受當地族人的讚譽。
明洪武八年(西元1375年),廖元子四十八歲,獨子廖友來出生,在友來未冠之時,廖族有親眷犯國法而逃獄,以舊社會律法的規定,往往株連九族,因此連累廖氏全族。此時廖元子挺身與官方申辯,因此使官司拖累多年,結案後,廖元子在返家途中患病垂危,臨終囑咐廖友來: 「吾深受汝外祖父母知遇之恩,欲捨命圖報,未能如願,汝當代父報答,子孫生當姓廖,以光母族,死當姓張,以存子姓,生死不忘,張廖兩全。」
廖友來謹承父志,以張承廖,並立誓「凡我子孫,生則姓廖,歿後書張,不違祖命,以報廖分之德。文本姓張,來源於河南河郡衍派,雲霄西林和尚塘有祖跡,以後 應回祭祖掃墓,以盡孝道,若移居外地,姓張、姓廖由其自便。」此便是七嵌廖姓人,生時姓廖,死後歸張繼承雙廖的由來,而「張骨廖皮」一詞又有「活廖死張」一說。

七嵌箴規

第一嵌:
生廖死張故曰張廖 「生存姓廖」,戶籍、兵籍、財產、名號、生辰、結婚屬之,「逝世姓張」,神主、墓誌、祭祀鬼神屬之。

第二嵌:
不食牛犬知恩無類 牛犬獸類也,如主之恩,況於人乎,不食牛犬,有不食之恩,牛大有恩於人也。獸類知恩,人獸雖異,而靈性知恩則同,故曰無類。

第三嵌:
得正祀位猶勝籃轎八臺 古制養子為嗣,但末有養孫。廖三九郎收廖元子為養子,但元子因族人諍訟之事突然逝世,以致廖三九郎膝下猶虛,因此三九郎希望孫廖友來「得正祀位」,而此事獲得邱高太祖妣的認同:「子孫孝順,母祖慈愛,竹籃為轎之樂,猶勝八臺(八人臺之大轎)。」,而友來也奉行父親「生時姓廖,作古姓張。」的遺命。

第四嵌:
嗣續為女繼絕為先 無男而以女承嗣者,招婿生男,生廖死張固然也。如獨生子,則生身之父無歸宿,待子生孫,須先繼生父,為當務之急,嗣女須書「張廖媽」以叫由來,婿歸本姓,例不入張廖之祠,此繼絕為人道之始也。

第五嵌:
制無苟恐生戾氣 守制中有孕,恐生戾氣之兒,乃胎教攸關也。守制前有孕,須求束帶以資分別,帶以布束腰,布長與柩齊。

第六嵌:
堂教修譜敦親睦族 祠堂非祇祭祀,實乃教育子孫,使知遺訓,並知修譜,以明房派分佈情形,引發敦親睦族之心,紀念宗功祖德之偉,旨在育英而兼禮教。

第七嵌:
遷籍修譜天下一家 遷籍外出,姓張姓廖聽其自便,然必須修譜,庶幾知木之有本,如水之有源,乃序譜之宗旨也,子孫分佈雖遠,序譜一查,天下猶一家焉。

濁廖與清廖

濁廖就是生廖死張,又謂"雙廖",在我們家是不能吃雞頭的.
在台灣習俗裡,人們參加喜宴是不可以隨便吃掉雞頭或是雞屁股的,如此主人家才好添上幾塊雞肉就又可端上一盤全雞上桌待客,在以前不甚富裕的年代裡,這可是民間宴客的規矩.
相傳廖家第六世祖廖日享家境清貧,某日為赴宴特商借了一套長袍來穿,並將最疼愛的小孫子一起帶去吃喜宴.
不料上菜時,孫子一見到全雞切盤時,即吵著要吃雞頭.老祖先自知失禮,卻哄勸不住愛孫的貪嘴,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孫子攀上桌子挾走雞頭.正當困窘當兒,哪知雞頭從筷子裡滑出,滾進老祖先的長袍懷裡,油漬污染了大片衣襟,實在是十分尷尬,也萬分地生氣.
回家後,老祖先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,當下在廳頭裡對天立誓
"往後凡是廖家子孫,一律不准吃雞肉!",此刻老祖嬤(蔡氏)一聽大驚失色,慌忙咚地一聲跪下,急急更正誓詞"雞頭不吃,雞肉還是可以吃",老祖嬤說了算數,自此後,代代乃傳為禁忌.
雙廖的由來,源自福建詔安縣渡海來台的張廖氏,雙姓張-廖,其實原本是張姓的後裔.據說祖先"廖元子(入贅前名:張愿仔)"曾於明洪武年間為避難而入贅廖家,廖家僅有一寶貝女兒,偏偏"元子"祖先亦只單生一子,為了報答岳父收容之恩,並使張廖二家香煙後繼有人,於是立誓"生當姓廖,死必歸張"更親筆作書,囑咐其子"父受你外祖父母知遇之恩未報,你當代父報效,子孫生當姓廖,戶籍,兵籍,財產,名號,生辰,結婚等屬之,以光母族;死歸姓張,神主,墓詩,祭祀,鬼神等則書寫姓張."因而開啟雙廖一族的源頭(七嵌箴規裡的首要條款).所以呢,張廖氏,"濁"廖氏,均是死後歸姓張,那為何會有人姓廖,有人姓張廖,這就要待再查,總之祖先牌位上均是張姓.
張姓堂號"清河",廖姓堂號"武威",雙廖子孫便另立堂號"清武",不過我家的堂號還是
"清河"

崇大後嗣源出清河派,遠稱望族實叨武威光

reference: Leisure Life Monthly 1992/4